>
#實話石説#
“實話石説”欄目,是東方網食品藥品安全頻道與瑞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石浩強主任藥師合作的安全用藥科普專欄。如果您有用藥方面的困惑,歡迎底部下方留言或關注微博“石浩強教你合理用藥”,進行提問哦~
生長髮育是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必然經過的特殊過程,在整個生長髮育期,孩子的各臟器和身體機能不斷地成熟與完善。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體重、體液含量、體表面積、器官功能等生理因素都存在著一定的差別,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排泄過程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特別需要關注兒童在藥物合理使用方面的問題。
值得提醒的是:一些成人可以正常使用的藥物,因兒童生長髮育的特點,有時需要禁用或慎用。以下初步涉及10類藥物。
1、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是對抗病原性微生物所引發感染的利劍,但是其之於兒童,若不合理使用則可能引起嚴重的後果。例如,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如環丙沙星、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18歲以下的兒童是禁用的,因為該類藥物可導致關節、軟骨的發育障礙,進而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
氯黴素
氯黴素是新生兒與早産兒禁用,兒童慎用,因其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灰嬰綜合徵、肝功能衰竭等嚴重問題。
四環素類藥物
四環素類藥物,8歲以下小兒禁用,因其可導致牙釉質發育不全及造成黃染並終生都可能不消退,甚至還可能抑制兒童的骨骼發育。
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
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阿米卡星等,由於存在引發腎毒性、耳毒性的可能,6歲以下兒童應當禁用。兒童的腎功尚未發育成熟,容易發生藥物在體內的蓄積而造成腎損害,此類藥物使用過量還可能引起聽力下降,嚴重者甚至會導致不可逆性的耳聾和耳鳴,且與塞米等強效利尿劑合用時會加大其腎毒性和耳毒性,與頭孢唑啉合用時還可能會引起腎衰竭。
磺胺類藥物
磺胺類藥物,2個月以下的嬰兒應當禁用,因其可與膽紅素競爭血漿蛋白上的結合位點,導致游離膽紅素增高,而新生兒的乙酰轉移酶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從而增加了發生核黃疸的風險。
喃妥因、喃唑酮
喃妥因、喃唑酮,一個月以內的新生兒應禁用,其可引起新生兒溶血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炎等不良反應。
硝基咪唑類藥物
硝基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替硝唑與奧硝唑等可引發癲癇及周圍神經病變,12歲以下兒童禁用注射液。
目前臨床共識:兒童能夠安全使用的還是青黴素(但要注意皮試的問題)和頭孢菌素,且務必以口服為主。
2、退燒藥物
兒童發熱是較為常見的症狀,解熱鎮痛藥也較為常用,其中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與布洛芬(美林)是最為安全的藥物,為WHO(世界衛生組織)所推薦。然而,不合理的重復、超劑量使用這些“安全藥物”,也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不良反應。
對乙酰氨基酚過量使用(歐美規定不能超過4g/天,我國出於安全考慮建議不能超過2g/天)可引起肝毒性反應,嚴重可致肝衰竭。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雖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解熱鎮痛藥,且對人類的健康貢獻非常之大,但在兒童罹患流感或水痘時,忌用本品,以免引起瑞氏綜合徵。
尼美舒
尼美舒利用於兒童退熱時,對中樞神經系統及肝臟造成的損傷案例多件,12歲以下兒童禁用。
萘普生、雙氯芬酸鈉等
2歲以下兒童禁用萘普生、14歲以下禁用雙氯芬酸鈉、15歲以下禁用美洛昔康、兒童禁用吡羅昔康等。
3、驅蟲藥
兒童使用驅蟲藥時也要慎重,不可盲目亂用。
體哌嗪類驅蟲藥
哌嗪類驅蟲藥存在潛在的神經肌肉毒性,1歲以下兒童禁用。
阿苯達唑
阿苯達唑可致腦炎綜合徵、遲發性腦病,2歲以下兒童禁用。
4、抗過敏藥
兒童過敏反應較為多發,在使用抗過敏藥物時仍需謹慎。
氯雷他定
氯雷他定2歲以下兒童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明確,不推薦使用。
酮替芬
酮替芬3歲以下兒童不宜服用。
氯苯那敏、苯海拉明
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對於新生兒與早産兒應禁用,因其可抑制中樞,甚至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食欲亢進等。
異丙嗪
異丙嗪可致2歲以下兒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2歲以下兒童禁用。
氮斯汀滴眼液
氮斯汀滴眼液不推薦4歲以下兒童使用,鼻噴劑不推薦5歲以下兒童使用。臨床上兒童用西替利嗪滴劑(仙特明)較為常用。
5、抑酸劑
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可透過血腦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經毒性,16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
雷尼替丁
雷尼替丁偶有報道可致肝細胞性、膽汁鬱積性或混合型肝炎,連續使用後對小兒的肝、腎、血液、內分泌系統有損傷,8歲以下兒童禁用。
還想知道後續嗎?歡迎大家繼續關注下期“實話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