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代自我,點亮新媒銀河——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雲上溝通馮小寧導演
- 作者: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選稿:劉韜 2020年7月17日 16:11
7月6日晚7點,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組織了一次“廣編專業結課展”線上活動。專業學科帶頭人孫智華教授邀請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寧一同參與本次活動。
現場分享了來自文學策劃、主播工程、影視編導等三個方向學生的八件優秀作品。葛暢小組的知識類短視頻《我不想你就這麼離開》通過抑鬱症患者的視角呼籲大家關愛抑鬱症群體,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馮小寧導演對此作出評價,他希望同學們能夠繼續探索抑鬱症的問題,用自己的作品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作品《我不想你就這麼離開》
作品《你是我的理想城》
主題作品《你是我的理想城》是學生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用手邊現有的資源加工創作的視頻,展現了“零零後”對家鄉的熱愛。孫精點小組的作品《魚與欲》以反腐倡廉為主題,用魚暗喻身處高位的官員,逼近魚缸的墨水代表一次一次無下限的腐敗行為,最終魚死缸中。“零零後”“新生代”們跳脫的靈感、新穎的點子讓馮小寧覺得“眼前一亮”。
作品《魚與欲》
論壇討論環節,馮小寧圍繞短視頻行業的發展前景及未來媒體人創作視頻的價值取向與學生展開討論。大三學生劉鑫澤分享了自己對影視題材的看法,在他看來中國更適合拍攝歷史題材的影片。馮小寧結合自己的電影作品《大氣層消失》、《戰爭子午線》對此進行了專業解釋,他説,“歷史作品在反應歷史角度和故事的時候更加有衝擊力,也更加容易抓住藝術表現的張力和奇特之點”,並認為出奇制勝是關鍵,要發掘別人沒有表現過的方式,同時也要找到觀眾所關注的共性。
在短視頻流量與品質難以兼得的時候,作為創作者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學生們對此有著共同的疑問。馮小寧認為,這是一個正常的人類文藝現象,優秀的電影和藝術作品應該“既有高雅的藝術手段又有最廣泛的大眾老百姓所喜愛的內涵和風格”。
不少學生表示,通過“馮導雲上答疑零零後”的對話形式,在體恤到做導演不易的同時,對人生目標和未來發展充滿了鬥志,也更有信心在廣播電視編導的學習之路上繼續前進。
此次“廣編專業結課展”通過邀請相關領域大咖與師生對話的方式,搭建互動、分享的平臺,實現了“採”、“編”、“播”等多種專業能力融合併進,開拓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表達、溝通、交流的能力,引領學員追求新媒體夢想,立志成為乘風破浪的新媒體人。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謝玲麗、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副校長兼第一黨總支書記俞振偉、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第一財經著名節目製作人常瑜,松江區紀委領導,以及來自中國金融資訊中心、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等上海多所高校影視和新聞專業的師生共同參與了本次活動。

- 滬ICP備
13002369
東方網(eastda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