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6上海人大政協兩會專輯
>>進入:網議2006年上海“兩會”
>>進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勾畫“十一五”建設藍圖專題
今日上海“兩會”看點 昨日上海“兩會”盤點
我校航海技術和輪機工程專業畢業生,真吃香!企業招收一個畢業生,要補償學校1.5萬元至2萬元的培訓費。”在昨天浦東新區代表團審議會上,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學校長於世成説起的新鮮事,引起與會市領導和眾代表關注。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高價”畢業生供不應求在海事大學已連續十幾年,航海技術和輪機工程專業每年畢業生約在400名左右,而企業到府來要的人數,是畢業生的3至4倍。
眼下,不少大學畢業生為找工作犯愁,海事大學學生為何這麼緊俏?“市場需要啊!”據於世成代表介紹,近年來我國航運業不斷發展,船隊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對航海高級人才的需求自然旺盛。學校理應積極適應市場,為國家航運事業發展培養人才。當然,培養有關專業學生要求高,成本也大,這也是學校要求用人企業補償部分培訓費的原因。
市場有需求、有機遇,但並非人人都能抓得住。上海海事大學學生受青睞,與學校重視教育和教學品質有關。學生畢業時,必須通過《全國海船船員適任證書考試》,這門考試的內容,是按照國際海事組織的相關國際公約要求制定的。連續四年,該校學生在這項考試中名列同類專業第一。他們手持與國際接軌的證書,當然讓國內外的航運企業用得放心。現在,上海海事大學有許多畢業生已當上了船長、輪機長,以及企業中層以上負責人。
學校發展,離不開上海城市的發展和功能定位。於世成代表深有感慨:上海大力建設“四個中心”,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航運企業把經營重點和總部設在上海,這也促使這些企業首先從學校選擇人才。隨著航運中心建設的不斷推進,社會各方對航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少企業除了“搶”畢業生外,還帶著實踐中的難題來尋求諮詢,這些諮詢項目也促進了學校科研、教學水準的不斷提升。
“十一五”時期,上海將實現航運中心建設的新突破,基本確立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成為世界上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面對宏偉藍圖,於世成代表興奮不已:學校規劃到2010年,將初步建成教學研究型的高校,從各方面更好滿足上海城市發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