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衝突將走向何方,是目前全球關注的一個關鍵問題。從法國和歐洲的角度來看,看好以色列將打贏這場新戰爭的戰略家似乎並不太多。相反,認為美國“被以色列拖進了死衚同”、從而將會“在伊拉克、伊朗和黎巴嫩三面受敵而遭致在中東的慘敗”者卻不少。這是頗值得玩味的。
點擊相關專題:以軍兵進黎巴嫩
引燃"中東火藥桶"?
黎以衝突美國“一邊倒”
黎以衝突凸顯華盛頓的“一邊倒”政策。人們記得,就在7月12日兩名以色列士
兵被真主黨抓獲後,美國立即宣稱,是伊朗和敘利亞在背後作祟,是真主黨越境“綁架”了以色列士兵,因而是“蓄意挑釁”。時值八國首腦峰會和伊朗核危機的關鍵時刻,在美國看來,伊朗支援的真主黨顯然是在向美國傳遞資訊:中東的穩定離不開伊朗。
然而在黎巴嫩卻有另外一個版本:兩名士兵是在黎巴嫩土地上被俘的,是以色列士兵對黎的侵犯;真主黨早就一再宣稱,要抓捕所有進入黎巴嫩領土的以士兵,交換被關押在以色列的真主黨人士。以色列的反擊顯然也是從長遠的戰略出發考慮。為兩名士兵如此大動干戈,是為了兩大戰略目標:一是為了“徹底解決真主黨問題”,二是重建以色列對整個中東阿拉伯世界的“軍事威懾力”。
以色列高估自身力量
自從以色列6年前從黎巴嫩南部撤軍以後,以色列作為本地區最為強大的軍事強國地位遭到挑戰。以色列對阿拉伯世界的軍事威懾力大為削弱。以色列希望通過此次軍事行動重新從心理上摧毀阿拉伯人在軍事上抵抗以色列的信心。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遭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甚至連法國等歐洲國家也普遍認為“反擊過度”,並呼籲以色列“克制”。但美國以國務卿賴斯對中東的兩次出訪,堅定主張“徹底消滅真主黨才能有持久和平”。美國甚至私下通報法國當局,稱以色列要求兩周時間,以便放手攻擊真主黨。當時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曾信心十足地對法國《世界報》記者表示,這點時間足夠以軍“百分之百地消滅真主黨”。
美挺以陷入空前孤立
而美國對以色列的全面支援,再次使美國自身的利益受到衝擊。美國目前已經在中東阿拉伯——伊拉斯地區陷入空前孤立。不僅美國傳統的盟國如沙特、埃及等明確反對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軍事行動,甚至在伊拉克,也爆發了什葉派舉行的大規模反美反以、挺真主黨的示威。在伊朗,核危機不但不見緩解,相反日趨尖銳;伊朗借美國陷入三面受敵之機,立場更趨強硬。
歐盟儘管有英國在掣肘,但也在逐漸與美國拉開距離。在黎巴嫩有著“特殊利益”的法國對這場衝突早已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法國一方面認同以色列關於真主黨“蓄謀挑釁”的説法,但另一方面也認為以色列的反擊是“過度”的。法國總理、外長和國防部長先後輪番前往該地區,目的就是要儘快停火,以保存法國對本地區的最後一點影響。
甚至在美國內部,對美國的中東政策是否有效也已經出現日益激烈的爭議。一些美國外交家認為,以色列賴以生存的兩大王牌——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美國全力支援——也在發生動搖,很多美國人已經認識到,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和黎巴嫩的真主黨都將因以色列的存在而生存、甚至大力發展下去,而以色列卻無法在沒有後兩者的合作和妥協之下,最終實現國家的安全。因此,美國是否被拖進了一條中東的死衚同,美國戰略家、耶魯大學教授威爾斯坦就提出這樣的疑問。
在伊拉克、伊朗、黎巴嫩“三面受敵的美國將面臨慘敗”。法國《青年非洲》雜誌已經這樣預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