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向前故居

閻錫山的都督府
點擊進入相關專題:網路媒體山西行
説到山西近現代史,閻錫山和徐向前是不得不提的兩個名字。閻錫山從1911年辛亥革命起至1949年敗退台灣,統治山西長達40年,1949年曾一度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國防部長,主持了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蟄守孤島的遷移工作。徐向前出生地與閻錫山老宅僅一河之隔,自黃埔軍校畢業後,投身革命,在解放後成為十大元帥之一。徐向前與閻錫山兩人故居相距大約只有15分鐘車程,但兩者迥然不同的風格以及兩人身後在歷史上的不同評價都讓參觀者感嘆不已。 徐向前故居領略開國元帥風采 徐向前故居始建於清朝乾隆後期嘉慶道光年間,故居坐北向南,佔地330平方米。是一幢典型的晉北四合院式的建築,院內正面為主房,兩側是廂房。主房分上下兩層,是徐帥青少年時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故居內有徐帥生平事跡展和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題詞,莊重肅穆,樸實無華。東西廂房除東一間,西兩間為柴炭房、廁所、儲藏農具外,其餘均為居住和存放糧食的地方。1901年,徐向前元帥就出生在上東房的土炕上。 1990年,徐帥逝世後,當地政府和人民重新修繕徐帥故居,恢復了原貌。2001年,為了紀念徐帥100誕辰,進行了擴建,在前院正中塑有2.1米的徐帥半身銅像。銅像後建有影壁,其上刻有江澤民親筆題寫的“功勳垂青史,楷模昭後人”。後院的展覽共收集了有關徐向前元帥戰鬥、生活、工作的珍貴照片426幅和不少珍貴的實物如望遠鏡、舊軍衣、水壺等70余件,徐帥親筆書寫的他生前最喜歡的兩首古詩《石灰吟》和《龜雖壽》也存放在這裡。整個展室分為《戰爭篇》、《生活篇》、《國事篇》三大部分,生動形象地向世人展現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徐向前披荊斬棘,艱苦創業,探索光明,迎接光明的奮鬥之路,展示了徐向前這位開國元勳戎馬一生的豐功偉績。 滹沱河畔尋找“閻老西兒” 閻錫山故居(河邊民俗館)緊鄰忻阜公路,位於文山腳下,沱水河畔,佔地50余畝。中國古人一直認為,富貴不還鄉,若衣錦夜行。所以,閻錫山在當上都督之後僅一年多,就在家鄉開始建造豪宅。這座大宅佔地50余畝,一直修到1937年才告完工。宅邸鱗次櫛比,富麗堂皇,處處傳遞著主人當年的威赫和顯耀,彰顯著主人的氣勢與尊榮。 閻錫山在山西的近代史中,處在一個特殊的位置:在經濟上,他為山西修建了鐵路,興辦了今天太鋼集團的前身等一大批現代工業企業,他大量辦學,在自己的宅邸建起收容孤兒的"子明慈幼院"。但在政治上,他始終搖擺不定:他讓山西的鐵軌比人家的都窄一號,這樣一來山西的火車開不出去,外面的火車也開不進來,企圖閉關自守、把山西搞成獨立王國;抗日時期,他既有奮起反抗的作戰,也有打擊八路軍的劣跡,時而與共産黨合作時而又對共産黨人開火。 解放以後,閻錫山逃往台灣,最後也死在那裏,再也沒有回過山西,只留下這大大小小近30套院落的舊中國最大官僚私邸,給人們以強烈的啟示和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