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中國歷史上一個帶有傳奇性質的群體,他們曾經富甲天下,南到武夷山,北到俄羅斯,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一色的青磚、整齊的院落,如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代表著晉商的榮辱與興衰的大院就這樣散落于溝壑連片的山西平原之中。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與這城與院一樣,晉商話題的厚重與雄奇,崛起與衰落,在幾百年後的今天,隨著一部《喬家大院》突然進入人們的視野,或關注、或好奇、或質疑。

圖片説明:王家大院建築群的總體佈局,隱了一個“王”字在內[點擊查看王家大院組圖]
王家大院:王家歸來不看院 世人皆知喬家大院,但在山西,最大的晉商大院卻是屬於王家的。光現在保存下來的就有2萬5千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平遙古城,而其鼎盛時期,面積居然達到4萬5千平方米!這座民間故宮保留了明清以來官商宅院的建築風貌,帶人一種很矛盾的衝擊力,豪華之中帶著內斂,張揚之中隱著沉穩。 跨入王家大院一個個院落一間間房舍,你不僅僅會為這座非比尋常的豪宅所凸顯的精巧建築工藝所折服,更會為主人當年所達到的極盛財富嘆為觀止。晉商“落葉歸根”的傳統思想,讓他們辛苦在外賺到銀子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拿回老家修房造屋。生意越做越大,房子也越修越大。 王家大院建築群的總體佈局,隱了一個“王”字在內,又附會著龍的造型。除前堂後寢之外,為順應地形,一部分又變為前園後院。各院間有的富麗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磚,木,石三雕相容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味。因此也有了一個流傳很廣的話,“王家歸來不看院。”

圖片説明:平遙古城墻[點擊查看平遙古城組圖]
平遙古城:銀行業始祖與晉商盛衰 平遙古城,西大街。日升昌的高墻依舊聳立,往來的人群也不亞於當年,只是沒有了那來自全國各地馱載著銀兩的車隊,只有票號內的文物,依稀記載著當年晉商的盛世與衰敗。 晉商的票號始於日升昌,最鼎盛時期,全國有53家票號,41家在山西,22家在平遙。創始人雷履泰原本是一個做顏料的商人,資力雄厚。當時山西商人每逢年終時,都要給老家捎回銀兩,由鏢局押運現銀費錢且不安全,就有朋友和雷履泰商議,將現銀交給北京西裕成顏料莊,由雷履泰在北京寫信給平遙,他持雷履泰的信至平遙西裕成顏料莊取現銀,這樣便省卻雇鏢費用。這種方法開始只存在於朋友之間,以信譽擔保,後來要求匯兌的人越來越多,雷履泰開始收取一定的提成,直到某次結帳時,雷履泰驚訝的發現,匯兌提成的收入竟比顏料作坊的利潤還大,於是正式創建日升昌票號,山西人也以此稱其為中國銀行業的鼻祖。 輝煌五百年的明清兩代晉商不僅創造了巨大財富,而且形成了一套至今仍為人們稱道的企業制度和經商的倫理價值體系。日升昌的結構就是東家出錢,掌櫃經營,東家除了年底結帳,不能踏入票號半步,這已經有了現代公司中董事長與總經理制度的雛形。日升昌也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入股分紅制度,票號的任何人包括夥計皆可入股,年底分紅,入股者可以領到幾十兩到幾百兩銀子,當地戲稱,寧做夥計不當縣太爺,清朝時期,縣太爺的年薪只有四十五兩銀子。 但盛極而衰是歷史的必然。清朝末年,內亂、外患不斷,給了商業很大的衝擊,再加上了晉商後代沒有了先人勤勞,肯吃苦的精神,迷上了買官,吸毒等惡習,晉商也慢慢地走向了衰落。

圖片説明:大紅燈籠高高挂[點擊查看喬家大院組圖]
喬家大院:被誤讀的喬家 由於是《大紅燈籠高高挂》、《喬家大院》的拍攝地,喬家大院是晉商大院裏最出名的一個,五一期間,前來參觀的人群把這裡擠成了一個“澡堂子”。 喬家大院規模並不大,佔地面積僅為8724平方米,由六個院落組成,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喬家的興盛得益於嚴格的家規,家規規定一不準納妾,二不準虐仆,三不準嫖妓,四不準吸毒,五不準賭博,六不準酗酒,這與《大紅燈籠高高挂》妻妾成群的情節完全不同。《喬家大院》裏的不少情節也是採集自別的晉商故事,比如片中提到喬家所開票號“匯通天下”,這四個自的來源卻是平遙日升昌票號,《喬家大院》其實是所有晉商文化的一種精華的集中。 話雖如此,但喬家大院似乎有一種特別的氣質,可以讓人們感覺,所有的事情的確都是發生在這六間宅院之中。大紅燈籠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晉商大院之中,但唯獨挂喬家大院裏的紅燈籠,讓人感覺格外有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