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警方談判破裂後,劫持者用人質掩護著身體,欲上車逃離現場。情況萬分緊急,稍有不慎便會殃及到無辜的人質。就在劫持者上車前扭頭的一霎,一粒子彈呼嘯而至,劫持者應聲而倒,人質安然無恙。”這不是電影中的情節,而是一個真實的事件。這令劫持者致命的一槍也是成都狙擊手發出的實戰第一槍。開槍的人名叫王達——成都市公安局特警隊第一名狙擊手。
狙擊手,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業,是在和平時期特別引人産生神秘遐想的一個行當。有人這樣對他們描寫:他們是創造奇跡的傳奇英雄,接到命令以後,他們不會放過轉瞬即逝的打擊機會;面對兇惡的罪犯,他們從不浪費一粒子彈;每當機會出現,他們的槍口便會在那一瞬間閃過一道奪目的死光。其實,走近他們的人才能了解到,每一個狙擊手都是孤獨
的,王達也不例外。昨日,一直像個謎一樣的王達終於在經過批准以後,首次對蓉城讀者揭開了他“成都狙擊第一人”的神秘“面紗”,本報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
非常選拔
武林高手雲集復試千里挑一
見到王達很不容易,經過再三預約,終於在一天晚上9時以後,才獲悉他在特警隊的某駐地值班——這個晚上他才有空接待記者。
成都的春夜還有一些寒意,走進特警隊某駐地,值班室裏有一台電視機開著,一位年輕男警察説:“我去叫王達來。”換到另一間值班室後,身材高大的王達靦腆地坐在沙發上,等待著記者的發問。他説話語氣隨和,完全沒有記者預想中的“殺氣”。王達首先説,他不善於説自己的事,所以採訪是以閒談的方式進行的。
今年31歲的王達看上去稍微顯老,他用很地道的成都話談起了自己的家庭。王達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父親是江西籍,父母都是搞科技的高級知識分子,但他卻是家中的一個“另類”,從小就對武器和射擊充滿了強烈的興趣,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摸玩具槍,喜歡研究射擊技巧。那時的他光是氣槍就玩壞了好幾把,射擊水準在愛好相同的玩伴中也是數一數二。17歲那年,由於父母工作的調動,他來到了成都,後來考進了體校。
雖然從小摸玩具槍,但王達覺得如果連真槍都沒見過,自己這輩子真的會很遺憾。從那時開始,能摸一摸真槍就成了王達的夢想。1995年1月,成都市公安局首次向社會公開招錄特警。得知消息後,王達興奮不已,他預感到實現夢想的機會終於到來了。雖然此時的王達已經大學畢業,還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但為了看看自己射擊的水準到底練到了什麼程度,他還是毅然辭職報了名。
特警的選拔非常嚴格,標準也十分高,儘管如此,還是有三千多人過了面試關。“當時的感覺就像是到了武林大會。”那些報考者一個比一個高大威猛,此時的王達開始隱隱覺得有壓力了,他把這當成自己的第一次戰鬥。讀體校時高強度的鍛鍊造就了強健的體魄,加上天生的好視力,射擊方面的天賦和較為穩定的心理素質,王達相信自己的實力。
10月5日,幾千名報考者中只剩下23人了,而成都市第一批專業特警就此正式誕生,王達便是這23人之一。隨後,他們來到了牧馬山進行為期8個月的封閉式集訓。
魔鬼訓練
優秀也要受罰擊發子彈十萬
王達生性內斂,雖寡言少語卻頭腦靈活、反應敏捷,符合成為一名狙擊手的要求。時任特警大隊大隊長的黎再坤(現特警支隊副支隊長)很是看重他。集訓期間,黎隊長給每個隊員都建立了一份訓練檔案。集訓快結束時,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他發現了王達的優點。“我射擊的環數不高,但靶點集中,射擊的統一性很好。大隊長的評價是‘這小子天生就是當狙擊手的料’!”王達像個大孩子一樣高興地告訴記者。
訓練是異常枯燥的,能堅持下來非常難。王達整天反覆做著相同的事情——拉槍栓、架槍、擊發、放空槍,做跪姿訓練,一跪就是4個多小時,也不準站起來。他説:“練一百發空槍才會得到一發子彈。有時候練習了一整天擊發空槍都得不到一發子彈,有機會打出一發真子彈,是要練到結束跪姿時。”王達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奇跡——至今為止他已打了10萬多發子彈!
“我當時一直不知道要讓我當狙擊手,我還以為領導是有意針對我出難題呢。”説到這裡,王達不好意思地笑了。為了訓練王達,黎隊長對他的苛刻要求近乎“魔鬼”,別的隊員打到90環以上,就會受到表揚,而王達即使打出了98環的成績,依然會受到“處罰”——跑5公里,做100次俯臥撐。
很多時候,王達一個人孤獨地訓練著,訓練場只有他、槍和靶。半瞇著眼睛,透過瞄準鏡對準前方的靶子,一動不動,此時身邊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他仿佛是一座雕像,他的眼中只有那紅紅的靶心。那种經歷一般人難以體會,王達用“後怕”來形容當時的感受,“但這是一種磨練。”王達説,集訓期間,王達沒敢讓父母來看自己,因為“怕他們受不了”。但後來父母還是知道了,撫摸著兒子肩上、手上、膝蓋上厚厚的老繭,兩位老人心疼不已。
首次出擊
自己不敢想像萬一失誤咋樣
兩年後,特警大隊有了第一支狙擊步槍——85式狙擊步槍。校槍是最考技術的活兒,在特警隊能勝任者至今數他為最。他校槍射10彈,彈彈10環。黎隊長高興地説,這小子厲害。接著,黎隊長看似無心地問道:“遇到犯罪分子,敢打嗎?”“敢!”王達想也沒想,就響亮地作出了回答。而這句話也打消了黎隊長心中最後的顧慮,因為敢想而不敢做的人是不適合當狙擊手的。
説這話之後不到一個月,王達就接到第一個任務。1997年6月11日,成都市某區一家賓館,一個男子攜帶著炸藥包劫持了自己的女朋友,劫持者一手持匕首,一手握著炸藥電子開關;他向警方開出了條件——5萬元現金加一輛用來逃生的汽車。警方粗略估算,那個炸藥包約有3公斤重,一旦爆炸,殺傷半徑範圍為50到100米。
與此同時,正在牧馬山上訓練的王達接到了緊急命令,當他趕到現場時,警方與劫持者的談判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此時的歹徒厲聲叫囂:“不給就撕票!”歹徒兇悍,炸藥包殺傷半徑很寬,匕首緊貼著年輕女孩的脖子,圍觀群眾層層疊疊,環境很不利於警方處理。現場指揮員給王達下了命令:“找準機會,穩妥解決。”當時,王達所在的射擊點很遠——在劫持者對面相距八九十米遠的一幢樓裏。由於情況緊急,他帶來的還不是自己訓練時一直用的那把狙擊步槍。
王達定了定神,端起了槍,此時他看到的情形是:劫持者的腦袋緊貼在人質的頭後,人質的身軀成為他的擋箭牌。電光火閃間,王達迅速作出判斷:要在劫持者裹挾著人質,從賓館裏走向停在門口的一輛汽車的十來米距離,即要在幾秒鐘的時間裏擊中劫持者,難度非常大。
這時的王達必須異常清醒和鎮靜。可是這又談何容易,圍觀的群眾,歹徒的拇指摁住的電子開關,匕首向下一點就可激濺無辜人質的鮮血。這一顆子彈是帶給他光榮還是一生的愧疚?那時的王達沒有想到更多的東西,他努力讓自己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尋找狙擊的機會。
“沒有經歷的人絕對體會不到當時的感覺。”王達後來對別人説,他握著槍,劫持者扼住人質,容不得一絲一毫的疏忽。槍響了,不是王達扣動了扳機,而是他退下了槍膛中第一粒子彈,藏進懷中,這是他對自己的心理暗示,此時他的世界只剩下自己、準星和歹徒。
當全神貫注的王達從瞄準鏡中看到劫持者裹挾著女人質走出賓館時,他幾乎有點絕望了:劫持者將人質擋在身前,王達只能看到他頭部二三根手指寬的那麼一點面積。就在劫持者驚惶地扭頭往左右看了看時,王達看清了他的大半個頭部,但轉瞬即逝。王達敏銳地感到:驚惶的歹徒一定會再左顧右盼看一下。
果然不出所料,當歹徒走到汽車旁,在開車門前果然又扭頭觀望。就在他頭部一部分暴露在王達槍口下的一瞬間,王達扣動了扳機,隨著一聲脆響,歹徒震了一下就坐在了地上。來不及回頭,來不及摁動電子開關,子彈已經貫穿了他的太陽穴。女孩獲救了,柔弱的女孩哭著癱倒在地,此時王達才感覺到自己的手竟微微有些抖。
王達圓滿地完成了這次反劫持、救人質的任務,這是王達第一次執行狙擊任務,但他幾乎沒有成功的喜悅。王達説,自己不敢去想那一刻若有偏差,會是什麼狀況。
有些神槍手或者狙擊手出過一次任務後,就再也聽不到他們的消息。王達説:“我不想做這種一次性的狙擊手。”從此,王達在執行任務時保持了一個習慣:退掉狙擊步槍中第一粒子彈,放在懷中。他這樣解釋這執著的怪癖:或許是一種信念,心理暗示它會給自己帶來好運。
經典一戰
子彈穿過障礙正中劫匪眉心
2002年12月的一個淩晨,熟睡中的王達被電話吵醒,特警大隊領導讓他立即趕到都江堰市的一個家屬小區。原來一名男子去其姑媽家借錢不成,就劫持了表妹及其男朋友,要準備拼個魚死網破。在給王達打來電話時,警方已經將劫持者圍睏了一個晚上,與其進行談判,但卻沒有絲毫突破。
當王達趕到現場時,形勢已十分嚴峻了:屋內的劫持者打開了煤氣,現場瀰漫著濃濃的煤氣味。劫持者還向警方提出要一支槍的要求,而這是解決人質危機中不可答應的條件。
天漸漸亮了,談判也瀕臨破裂的邊緣,王達也接到了現場指揮官的命令,讓他在有把握時開槍擊斃劫持者。但此時畢竟是隆冬的清晨,能見度很低,而劫持者所在屋子的陽臺上還裝有護欄,護欄上還挂著不少東西,其中有兩個大鐵鍋,一口等同於劫持者的胸高,另一口則剛好擋在了劫持者的頭部,這對狙擊手來説是很不利的。如果子彈擦著鐵鍋或者是鐵護欄的話,子彈與金屬摩擦之間的那一點火星就會引起煤氣爆炸。所以在事後,現場的許多警察都捏著一把汗,大家都擔心子彈會打到護欄上。
此時,劫持者的情緒幾乎快要崩潰,他只要摸出打火機點著,後果將不堪設想。此時的王達在劫持者對面的一幢樓房裏,距離劫持者足足有一百多米的距離,不僅如此,他們之間還隔著護欄和鐵鍋。在觀察中,王達發現劫持者好像掉了什麼東西在地上,他判斷:劫持者肯定要彎下腰去撿東西,而自己只有趁他彎下腰或站起來的這兩個機會,才有可能開槍擊中他的頭部。如果沒有讓劫持者一槍斃命的話,後果依然會很嚴重。
機會來了!劫持者果然彎下腰去撿東西,但王達沒有開槍。他感覺對方撿東西後起身的那一霎的機會會更好,因為窗戶外的亮光會讓人下意識地往外面看一眼。果然,一切都按王達所預想的那樣,劫持者直起腰向窗戶外看時,王達擊發了,子彈避開了兩口大鐵鍋,穿過了護欄,直接擊中了王達預先計劃的部位——劫持者的眉心,劫持者應聲而倒,人質安全獲救,圍觀的群眾爆發出如雷的掌聲。當地公安局長有四五十歲了,竟然像個孩子一樣向王達歡呼。王達把槍交給戰友,默默地離開現場。
自豪數據
解救十五人質行動無一失手
“在我的世界裏,只有我,我的槍和目標。”愛吸煙的王達説到狙擊手的真實生活時,神情就像在品味一杯醇濃的酒,他有些陶醉地説,“我們這種人生,不是人人都能經歷,也不是人人有能力去經歷的。”
他説,狙擊手是特警,長期的心理素質、特戰理論和模擬實戰等訓練,使他們具備了多種處理突發事件的超常能力,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出手淩厲、收手迅捷,不僅是出色的戰鬥員,需要的時候還能成為處置突發事件的指揮員。他説,去年4月1日,特警大隊接到市局指揮中心指令,某學院發生一起外來歹徒劫持人質案。接警後,刑偵局領導帶領王達等4名特警火速趕往現場處置。在現場領導指揮下,王達帶領民警到案發現場勘察地形。不料,剛進入男生宿舍5樓,王達就聽到現場發出一陣哭喊聲,歹徒熊某某正拿刀劃向一名學生的臉,見情況緊急,王達來不及彙報,果斷地一腳踹開房門,閃電般將熊某某摁倒在地,成功解救了5名人質。
“當然也有出警處突沒有動手的時候,我是寧願放空撤回,這意味著事態用更和平的手段處理了。”王達還記得,一次他緊急出動處置劫持人質事件,走得急,只帶了槍。到了現場,發現與目標之間根本沒有障礙可以掩護,他就地在田地臥倒,當時是11月,從晚上9時進入伏擊點,由於談判專家還在談判,狙擊手只能等待。到了半夜,竟然下起了雨,沒有雨衣的王達動也不動地硬挺著,眼睛還得牢牢盯住目標,一旦談判破裂,命令一下就要開槍!終於,王達可以起來了,談判成功,他“無功而返”,但他沒有抱怨,這一晚上的寒冷和僵臥很值。
“我們成都特警沒有失手的時候!”王達的自豪有數字依據:成都特警建警以來的11年裏,王達參與解救綁架和劫持人質案件數十起,親手從暴徒手中解救出15名人質,行動全部成功,無一人質傷亡。
生活伴侶
在外獨自居住鍾愛金魚和槍
昨日,記者又在特警支隊見到了王達。擺談中,竟然得知這個身材威猛的男子漢的寵物是金魚!原來,由於常常出任務或者去外地集訓,喜歡動物的他只能養金魚,“金魚好養活。”説到這裡,王達有點不好意思地補充了一句。
寂寞于形,孤獨於心。狙擊手的豪情在王達踏出大隊辦公室後,就歸於平淡。直到現在,王達仍然單身,“狙擊手內心的苦沒有幾個人能明白。”王達有點無奈地説。曾經王達也談過女朋友,但女朋友最後選擇了離開,他的工作之忙和他對工作的專注使女孩子難以承受。
儘管成為一名狙擊手,意味著他要選擇寂寞,這麼多年過去了,王達從來沒有動搖過當狙擊手的念頭。王達説,其實槍就是他的女朋友,手中的那支狙擊步槍跟隨了他整整10年,他常常覺得自己和槍已經渾然一體,誰也離不開誰了。在王達的心目中,槍已經是有了生命的精靈,是自己的精神寄託。他信任槍,就像信任自己的每一個器官。
作為成都特警中唯一一名出任務的狙擊手,王達身上背負了太多超過常人的壓力和責任。王達坦率地説,其實自己每一次出狙擊任務都很緊張,狙擊手自我的心理調節是很重要的,心理陰影肯定是有,只是大與小的問題。“最近的一次心理測驗説我有點抑鬱。”説著這話時,王達笑了,“但我卻不覺得自己抑鬱,我只是不愛説話而已。”
“電影對人有誤導,好像有槍在手,隨便是誰都可以打。”王達説,其實天熱或天冷,氣壓高或氣壓低都對子彈的彈道有影響。王達説,自己對槍法的自信是建立在刻苦的訓練和過硬的技術上的。
成為了狙擊手,也讓王達的性格不知不覺改變了很多。以前,王達比較急躁,但現在他卻能用很強的意志力控制自己,即使在興奮的時候也很快能靜下來。為了不讓父母擔心,那麼多年王達一直在外獨自居住。他説,榮譽就是一個人是不是還鍾愛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王達説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是上個世紀的芬蘭籍狙擊手西蒙‧海耶。也許很多年後,王達也能成為別人心目中的西蒙‧海耶。
王達檔案
姓名:王達
綽號:達子
生日:6月14日
年齡:31歲
身高:176釐米
愛好:槍械、特種作戰的戰術、拳擊
性格:慢熱
最喜歡的書:心理學書籍、歷史人物傳記
最喜歡的電影:動作片
最崇拜的人:西蒙‧海耶(芬蘭籍狙擊手)
喜歡的食物:牛肉
喜歡的明星:沒有特別喜歡的
光榮榜:11年來,王達共參與了解救綁架和劫持人質的案件數十起,其中無一名人質傷亡,解救行動全部獲得成功,達到了百分百的射擊命中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