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生效的新的熱帶氣旋命名錶中,原有的“雲娜”已被“凡亞比”替代,這就意味著給人類帶來巨大災害的颱風“雲娜”已正式被載入了世界氣象災害史冊,退出國際颱風命名序列,永不續用。同時,作為今年“323世界氣象日”活動的一部分,市民將有機會在明天上午起為颱風起名字,以取代同樣帶來巨大災害的“龍王”和“麥莎”。
據介紹,一個熱帶氣旋通常要持續一週以上,而在大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幾個熱帶氣旋。為了易於分辨,給熱帶氣旋起名就顯得非常重要。據有關記載,首次給熱帶氣旋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
後來世界颱風組織對命名進行了規範,由參與該組織的14個成員國各提供10個名字,並把它們按一定順序排成總共有140個名字的熱帶氣旋命名錶,然後再根據熱帶氣旋出現的先後依次、迴圈使用。同時,根據有關規定,熱帶氣旋要達到熱
帶風暴及以上,才進行命名。
同時,根據有關規則,如果某個熱帶氣旋給颱風委員會成員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該成員可申請對該熱帶氣旋進行更名,以便在颱風氣象災害史上記錄標誌性的事件。2004年第14號颱風“雲娜”強度大,影響範圍廣,破壞力強,特別是給浙江省帶來了嚴重損失。據統計,“雲娜”颱風在浙江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81.28億元。“麥莎”登陸時風力強(與2004年“雲娜”颱風相當),登陸後影響時間長,影響地域廣,是當年受災面積最大、損失最重的颱風,經濟損失高達180億元。去年“泰利”登陸時風力強,暴雨強度大,影響範圍廣,為當年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較重的颱風,經濟損失達166億元。“龍王”則是去年造成人員死亡最多的颱風,共造成包括武警戰士在內的152人死亡。
為此,我國向颱風委員會提出了不再續用“雲娜”之名的提議,並獲委員會一致通過。據了解,鋻於相應颱風造成的嚴重影響,我國此前還提出將命名錶中“龍王”、“麥莎”進行更名並獲批准,但目前新的命名還未最終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