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城市整潔靚麗,為了市民心悅神爽,他們風雨無阻,任勞任怨,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寧願一人臟,換來萬家潔”,是他們的無私奉獻,才換來了江城的美麗。“環衛工人節”來臨之際,記者深入一線,了解環衛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以期喚起大家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
他們,渴望理解
——武
漢環衛工生存狀況調查
濛濛細雨,涼風襲人。10月21日淩晨,武昌火車站出站口周邊商業門點林立,燈火通明。店舖門前,堆滿了煤渣、塑膠袋、碗筷等垃圾。
推著小推車,王元新默默把垃圾掃到一起,收集到推車中。如晝燈光下,穿著黃色工作服的王元新格外顯眼。三三兩兩的行人,不時又隨手將垃圾扔到剛剛掃完的地上。
每天此時,在三鎮街頭,5000余名環衛工和王元新一樣,開始悄然梳粧打扮著美麗的江城。
他們,被譽為“城市美容師”。
一天三班,沐寒風頂烈日
1997年,王元新從漢川南河鄉農村來到武漢,她自己也沒想到,“掃帚”一拿就是8年。
王元新説,累了,就在路邊坐一下。屁股還沒坐熱,就要起身去掃,隨手亂丟亂扔的人實在太多了。等回到家裏,人累得都快散了架。
7時許,王元新從附近小巷中推出一輛舊自行車,往武泰閘方向騎去,20分鐘後到了家。
所謂的家,是王元新在南湖路一臨街私宅租的一間小房。尚未進屋,一股惡劣的異味讓人屏住呼吸,原來陽台下有人在飼養家禽;陽臺上,有大量回收的破爛。
一家三口擁擠在這十幾平方米的陋室。墻上即是衣櫃,挂滿衣服,室內十分雜亂,讓人無法落腳,記者只好退到屋外。
“根本沒力氣照顧這個家。”王元新不好意思地説。
大橋清潔隊副隊長代春秀介紹,環衛工的苦,蠻多人不了解。譬如説,負責武昌火車站清掃保潔的有50人,3班倒,早班從4點-11點。7點前可以用大掃帚清掃,市民上班、大批車輛上路後,他們只能用撮箕、火鉗保潔。
因此,王元新她們一般3點多就必須起床,趕到作休點更換環衛服,領取環衛工具。一天七八個小時,不説清掃,就是讓人站在那裏,有幾個人站得住?寒來暑往,沐寒風,頂烈日,一天也不能間歇。
清掃3座公廁,月薪不過500元
22日清晨7時,青山區工人村西片一公廁。
“有人嗎?”武漢市優秀公廁管理員沈幼珍,在公廁外連喊幾遍,確信裏面無人後,她才提著水桶、拎著掃帚,走進了男廁。記者跟在身後,一股強烈的異味襲而來,連忙用手捂住了鼻子。
“一會就適應了。”沈幼珍提起裝滿水的桶,一路小碎步,將水倒進了便池,10多桶後,改用掃帚推掃……
提水、衝便池、清掃地,兩個輪迴下來,沈幼珍已是氣喘吁吁。記者見狀,提議讓她歇一會。
沈幼珍抬頭看了一眼,回答説:“那怎麼行。”她説,每天早上7點到9點,得沖洗清掃3座公廁,一些大便池還要用硫酸清洗。使用硫酸蠻危險,鞋子與衣服多次被燒破,現在,每天得穿著破衣服工作。
7點40分,終於掃凈了,沈幼珍檢查了一遍,提起水桶走向另一座公廁。
每天與公廁打交道,每月能拿多少錢?面對記者的提問,沈幼珍有些不情願地回答説:470元。她説,這個標準也是今年7月才上調、落實到位的。
沈幼珍的娘家人一直反對她從事這份差事,理由主要有兩條:説出去不太好聽,怕被人瞧不起;工作這麼辛苦,居然只有這點錢。
但沈幼珍覺得,這事總得有人幹,關鍵是這裡離家近,早上與下午,共掃3個小時,所以,她十分珍惜這份工作。
據了解,目前,全市環衛工的月薪以480元為基本標準,採取一定程度的浮動,根據檢查結果,實行獎懲,但最高的,也只能拿到510元。
一半人有隱疾,多與職業相關
“大家出來做工都不容易,這錢幾乎是全市環衛工每人捐了一元錢……”9月6日上午,接到武漢市城管局送來的1.7萬元捐款,病榻前的民意街環衛所職工李光漢感動得哭了。
李光漢1989年從部隊退役,1991年來到該所做了一名臨時清掃工,後與該所環衛女工向學榮結婚。
14年來,李光漢曾在多個社區從事生活垃圾清運,擔任過清運班長。去年4月,他被市公安、勞動等13個部門授予武漢市第四屆“武漢市優秀進城務工青年”稱號。
前年2月,李光漢被診斷為腎上腺結核和膽結石。兩年來,治療已花費4萬多元。去年,妻子向學榮患上重度結核病,兩個女兒在上學,家庭舉步維艱。
21日中午,記者走進民意三街李光漢的家,20多平方米的小屋裏,顯得異常簡陋。正在吃藥的向學榮説,丈夫暫時不能工作,已回紅安老家休養。
某街道環衛所長介紹,這些來自農村的臨時工,成天在馬路上作業,易吸入大量灰塵,漸漸積勞成疾。由於他們既無醫療保險,單位也無醫療補助,一旦染病,將無處醫治。
今年起,武漢市政府決定對環衛工定期免費體驗。江漢區城管局提供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該區2165名環衛工中,1159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佔總數53.5%。其中,高血壓、膽結石、眼部疾病、肺結核、風濕、關節炎等病種較為普遍。醫生説,這些疾病,不少與職業有較大關係。
與此同時,今年1-9月,江城已有7名環衛工因車禍,倒在了自己的崗位上。
理解和尊重,是最大的支援
王元新説,政府和主管部門對環衛工的生存狀況越來越重視,特別是今年以來出臺了不少措施,令大家感到非常溫暖。
武漢市城管局環衛處副處長朱繼祥介紹,今年初,市政府給全市16172名環衛工購買了意外傷害險;環衛工的工資上調已基本到位;7月份起,全市陸續發放了1.6萬套短袖棉新環衛服;今年的體檢工作已全部結束;環衛工人作業休息點也在加緊建設之中,已有44處投入使用,另外26處可在近期啟用。
對此,環衛工們將之稱為“五心”工程:工資漲了,開心;保險買了,安心;身體查了,放心;住小家,暖心;制服換了,舒心。
記者採訪中,環衛工們談得最多的不是薪水和辛苦,而是希望能得到市民的理解。少數人對環衛工極不尊重,不僅隨手亂扔,不聽環衛工的説服,還惡語相向。
在死亡、受傷的陰影中,環衛工人遭遇更多的是白眼,譏諷。謾罵是家常便飯,毆打也不少見。不少環衛工人説起被人譏諷、謾罵,眼淚就要流出來:再苦再累都不怕,最傷心的是被人無端責罵。
王元新説:“理解和尊重,便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援。我常想,如果每個人少扔一根煙頭、一個塑膠袋,少吐一口痰,這不僅是送給我們節日的最好禮物,我們的城市不也更整潔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