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28日消息:古代懲罰女人的馬鞍驢、新婚之夜的開襠褲、禁錮女人的貞操帶等一些古代性文化的實物展覽,在瀋陽、廣州等地都狠搶了一回市民的眼球。但是,當這個被費孝通譽為“中華性文化五千年來第一展”的“生殖健康與性教育”大型科普展覽,8月26日,在鄭州中原國際博覽中心亮相後,兩天來遭遇冷場,只有不足200位市民帶著羞澀前去參觀。
展品有560多
件
記者在“生殖健康與性教育”科普展現場看到,560多件展品時間跨度5000年,從古代生殖崇拜、性剝奪、性保健、性教育、性書籍等方面向觀眾展現了中國性文化的發展變化。陶制、青銅、木雕、石雕、玉雕等造型各異的展品,均向觀眾撩開了性文化神秘的面紗。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為期13天,到9月7日結束。同時開始舉行的還有為期3天的性産業文化訂貨會及有關性學的報告會和論壇。
開展第一天觀者寥寥
8月26日上午9時,按照主辦方的預定時間,展廳正式向市民開放,但是記者在現場看到,買票進入展廳參觀者寥寥無幾。
上午11時許,一位60多歲的老人進入展廳。在記者的軟磨之下,老人説,像他們這個年齡的人大多都沒有接受過性方面的教育,60多歲了,對性仍舊是似懂非懂,來看展覽就是想增加自己這方面的知識。
到中午12時,只有5人入場參觀,沒有一位女性。
當日下午4時,記者再次來到展廳時發現,裏面的參觀者有10多人。主辦方一負責人説,兩天來,進場參觀的人數還不足200人,且只有5位女性市民。
兒童無家長陪同不能入場
在該展廳入口處宣傳牌子上,記者看到“謝絕12歲以下兒童單獨參觀”的字樣。
展會的一負責人劉先生説,性教育是分層次的,這裡的部分展品並不適合所有年齡層次。
劉先生説,讓家長陪伴12歲以下的孩子參觀,是希望家長接受教育以後,再給孩子講解,引導孩子走向性成熟。不過,劉先生表示,他更希望能多一些大學生前去參觀,以使他們建立起更科學的“性”觀念。
採訪中,一位長期從事婦女工作的家長明確表示,不會帶自己的孩子去看性文化展。“現在學校都有生理衛生課,即使要讓孩子多了解一些性知識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談心。”這位家長覺得,讓孩子參觀性文化展,赤裸裸地面對,畢竟有些尷尬。
門票20元降為10元
開展當天晚上8時許,負責展會宣傳的楊先生給記者打來電話,他説,為了普及生殖健康知識,主辦方做出決定,從昨日開始原定20元的門票降為10元,並免費為每位買票參觀者發放一本《婦女與艾滋病》和安全套等物品。
未引起“轟動”原因多
“人氣不旺,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楊先生稱,此前該展覽已在濟南、成都等10多個城市巡迴展出,初期也是冷場,中後期參觀人數才慢慢增加。
據與這次展覽同時舉辦的性學報告會主講嘉賓河南人何峰介紹,首先,廣告法規定不允許做與性有關的廣告,所以展會前期主辦方在宣傳方面做得不夠;其次,展會所處的地理位置遠離市中心,許多鄭州人並不知道有這個展覽;再次,一些政府部門雖然很重視這樣的展覽,但在辦一些具體的事情時,卻也是諱莫如深;另外,鄭州人面對性問題的含蓄和羞澀也是這次展覽未引起“轟動”的原因。
有助於創造文明的性環境
河南省性健康教育促進會副會長何峰説,“性”能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登上大雅之堂,在各大城市巡迴展出,説明瞭性對人類的重要性,表明物質生活水準提高的國人,精神上也有了多元化人性化的追求,開始關注自身感受,這是人本思想的回歸,也是性文明、性道德發展的必然結果。
當然,我們不能指望一次性文化節的舉辦就能徹底扭轉人們的性觀念,對於性文化,也不是每個來參觀的市民都有專家的境界和判別力。但通過性文化節的一系列活動,讓市民在補習性教育課的同時,至少有助於創造一個健康文明的性環境,樹立一種社會公認的性道德觀念。本報記者鐘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