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地球變成黑洞 它的直徑有多大?
講座預告
更多
綠螺講堂|11月23日《從油菜花開始:探尋日本的環境保護》
本週六(11月23日),第154期綠螺講堂邀請到兩位日本環境保護學者,為大家揭秘日本是如何做環境保護?廢棄油如何回收利用?他們的垃圾分類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上海科普大講壇
講座回放|2019年11月16日《我是大偵探》
你知道偵探是如何辨認目擊證人的?他們如何取證?如何採訪證人?如何辨別嫌疑人在説謊?這背後多的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專業門道。11月16日,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35講邀請上海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Pekka Santtila和心理學博士後研究員Shumpei Haginoya兩位專家為觀眾揭秘推理背後的心理世界。
講座回放|2019年10月26日《新宇宙與新世界—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10月8日,天文物理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米歇爾‧梅厄和迪迪埃‧奎洛茲共用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天文學家究竟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宇宙,我們在宇宙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為什麼看星星也能看出一個諾貝爾獎?這次諾貝爾物理獎又反映出天文學的哪些發展趨勢?10月26日,上海科普大講壇特邀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天文係張鵬傑和沈俊太兩位教授,為大家解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精彩故事。
講座回放|2019年9月28日《沉舟出滄海 “南海I號”探秘》
9月28日,上海科普大講壇特邀復旦大學文博係教授魏峻和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詹長法研究員分別為大家揭開“南海I號”沉船考古紀事、南宋科技文化史與貿易史,以及一位跨界文物保護特使引西方科技體系延中國文物之命脈的初心故事。
講座回放|2019年8月17日《從相對論探秘愛因斯坦的“天才腦洞”》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偉大源自哪?相對論的創建是否存在特殊的背景與機遇,他如何抓住機遇的?我們如何從他的物理學觀念中探知他的世界觀?”著名科普博主“科學未來人”韓非將通過幾次科學革命和技術進步,講述愛因斯坦在科學史上的重要意義。
綠螺講堂
講座回放|2019年11月23日《從油菜花開始:探尋日本的環境保護》
上個世紀60年代,台灣爆發了著名的“日本地溝油”事件,對日本的影響極大,於是政府立刻出臺一系列法律制度,地溝油問題也隨之消失在歷史中。現在,廢棄油在日本必須作為可燃垃圾進行回收,即便是家庭廢棄食用油,也不能倒入下水道。廢棄油的回收和再利用,也形成了固定的産業鏈,加工成飼料、肥皂、油漆及生物柴油燃料等等。第154期《綠螺講堂》邀請到兩位日本環境保護學者,為大家揭秘日本是如何做環境保護?廢棄油如何回收利用?他們的垃圾分類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講座回放|2019年10月26日《關愛城市:從土壤開始》
想知道上海當地的土壤治理現狀嗎?本週六,第153期綠螺講堂將邀請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廢物與土壤環境研究所所長楊潔老師,為我們講述土壤污染的現狀。
講座回放|2019年9月21日《崇明島的生態故事》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正是候鳥遷徙的過境高峰期,也是草叢間鳴蟲上臺表演的季節!上海自然博物館聯合崇明生態科技館一起舉辦綠螺講堂特別版,上海科普大講壇之綠螺講堂第150期《崇明島的生態故事》!
一鳴有問題
上海科普大講壇由上海市科委指導,上海科技館主辦,上海科學傳播與發展研究中心承辦,上海科普發展教育基金會支援,集科學性、前瞻性、開放性、公益性于一體的科普欄目。目前已舉辦超過100場講座,邀請到兩百餘位海內外科學家進行精彩演講,累計約3萬名聽眾到現場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