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祭江、包粽子,在我國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民間節日端午節,在去年卻被南韓搶先申報“端午節”為本國文化遺産。不僅如此,就在聯合國即將於今年11月份公佈申遺結果的前夕,“端午節.CN”又突然遭到南韓公司的搶注。
“端午之爭”延伸到網上
去年端午節,就在全國各地正在紛紛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傳統節日—端午節時,媒體突然曝出南韓率先申請“端午節”為該國文化遺産的消息。最終,南韓稱其申請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節”,並提出由中韓共同申遺的解決方案。
日前,記者查詢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whois(域名查詢系統)發現,“端午節.cn”已經于2005年10月13日被註冊,註冊者資訊顯示為“YunHeeCoIncR.O.K.”,南韓企業,註冊時間為一年。
南韓公司
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最終決定是否批准南韓申遺請求的前夕,註冊“端午節.cn”這一中文域名,意味著南韓率先佔據了“端午節”這一傳統文化品牌在網際網路上的陣地。不管聯合國最終公佈情況如何,在網際網路上,“端午節.cn”將指向南韓網站而不是中國。
面對韓流的再次侵襲,來自民俗、法律、網際網路界的專家指出對於我國傳統文化必須進行提前、全面的保護,以防遭遇流失危機。
法律界:搶注“端午節.cn”並不違法
記者就對端午節這一類帶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特殊詞彙有關部門為什麼沒有提前進行保護?南韓搶注“端午節.cn”的合法性等問題,諮詢了北京市潮陽律師事務所胡鋼律師,得到的答覆是,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域名管理辦法》之規定:為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域名註冊管理機構可以對部分保留字進行必要保護,不過這主要針對涉及到國家利益和公眾權益的域名,如政府機構和地域詞彙。而像“端午節”這種約定俗成的節日名稱,沒有明確的歸屬,雖然帶有一定的公眾權益色彩,但仍然是允許自由使用的範疇,從規定上來説,端午節.cn這個域名是不屬於預留的範疇的。
胡鋼還解釋道,從法律角度看,對於端午節這一類詞彙而言,目前尚沒有法律給予明確保護,不屬於限制註冊的範圍。同時,域名註冊依循的是先注先得的原則,南韓公司註冊“端午節.cn”從法律角度來説,並不違法。
網路界:中文域名事關中華文化
中國萬網副總裁姚勁波從專業角度指出,由於中文域名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性及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於保護和宣傳類似“端午節”等中華文化品牌具有明顯優勢。現遭南韓公司搶注,對我國保護和發揚中華文化都將造成極大阻礙。
首先,中文作為網際網路上的第二大語言,全球已經有超過數億的網民使用中文上網。而中文域名正以中文為載體,簡單明確,方便華人記憶和使用,相當於網上的“中文門牌號”。
如我國能率先保護端午節的中文域名,以“端午節.cn”建立一個有關端午節的中文官方網站,將實現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比拼音或英文的域名更能凸顯端午節的中華傳統節日特點。以此類推,包括中秋節、春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甚至京劇等國粹,以及具有濃郁傳統文化的中華老字號都可以借助中文域名建立網上文化品牌和宣傳平臺,更進一步打造而為中華文化網路體系。然而,現在這些中文域名都分散在不同投資者手中,“端午節.cn”遭南韓搶注,正向國人示警,中華文化在網際網路上陣地缺失嚴重。
民俗界:
警醒作用大於實際損失
北京民協民俗委員會副主任、民俗專家高巍認為,南韓公司搶前註冊“端午節.cn”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它的警醒作用將大於它造成的損失。它讓我們看到,我們沒有利用好傳統文化,勢必將被別人所利用。
高巍還指出,在保護傳統文化上存在著一些誤區,認為只要將它們申報成地區、國家或聯合國文化遺産就是對這些傳統文化的保護。其實不然,雖然申請遺産保護會得到資金的支援,但如果不走向市場化,做到更貼近人們生活,這樣的傳統文化只是被“養”了起來,解決的也只是“生存問題”,但得不到繼續的發展,最終只能“活”在博物館裏。
市場道路才是保護的最重要的形式。只有將端午節等傳統文化進行市場推廣,從節日內涵到相關活動再到産品,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從家庭到社會,從成年人到兒童,使端午節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成為公眾娛樂的方式,這樣做多了,大家自然會重視起傳統節日。
“現在,人們更看重的是傳統文化或傳統節日的內涵和形式,搶注‘端午節.cn’的南韓公司,如不能利用這一資源,對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進行保護或開發,這種行為也無非是一種商業炒作。”高巍説。
|